日前,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品鋪子,603719.SH)公布了三季度財報。營收、凈利潤雖保持了正向增長,但增收不增利現象表明市場份額的提升并不容易,銷售費用的高投入,壓縮了良品鋪子的利潤空間。
同時,《商訊·公司金融》發現,良品鋪子擁有萬名員工的情況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卻只有不到2000人參與社保,在2019年財報并未披露為員工辦理社保的數據。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良品鋪子與員工的勞動爭議中,卻因未辦理社保,導致了不利的訴訟結果。更可惜的是這種行為,還嚴重損害公司的品牌聲譽。
不僅如此,近期,良品鋪子的產品質量控制問題,似乎存在天然的短板,屢遭消費者投訴并多次登上黑榜。對于上述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公司將提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商訊·公司金融》函至良品鋪子,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復。
增收不增利
三季報顯示,良品鋪子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5.29億元,同比增1.29%,歸屬凈利潤2.64億元,同比下降16.15%。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9.20億元,同比下降1.82%;歸屬凈利潤 1.03 億元,同比下降13.83%。
《商訊·公司金融》發現,良品鋪子在營收略增的情況下,利潤下滑幅度達16%。這種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或與其較高銷售費用有關。前三季度,良品鋪子的銷售費用為1.1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24.51%,高銷售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良品鋪子的利潤空間。
回顧歷年財報數據,良品鋪子的銷售費用占比營業收入一直居高不下。2017年至2019年,良品鋪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24億元、63.78億元、77.15億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0.38億元、0.24億元、0.34億元,銷售費用分別為10.55億元、12.4億元、15.81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9.46%、19.45%、20.49%。
(三季度報表)
從業務分類來看,良品鋪子的電子商業業務、加盟批發銷售業務、直營零售業務、團購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8.99億元、4.91億元、3.47億元、2.39億元,同比均呈下降態勢,下降幅度達1%-9%。加盟輔助管理業務、一般特許經營業務略有上升,營業收入分別為0.95億元、0.31億元,一般特許經營業務同比上升8.35%。另外,除了加盟批發銷售業務的毛利率小幅下降外,其他業務均有小幅上漲,但漲幅不大。
從地區上來看,華中地區營業收入縮減程度最大,同比下降14.80%,其他地區營收均同比大幅提升14%以上,最高提升20.92%。整體來看,良品鋪子的線下銷售已經逐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員工未參保存隱患
良品鋪子2019年度財報顯示,母公司在職員工3058人,主要子公司在職員工7254人,合計在職員工10312人。
從專業構成類別來看,其中的生產人員459人、銷售人員8205人、技術人員137人、財務人員147人、行政人員1364人。不過,在良品鋪子財報中,完全找不到員工的參加社保人數數據。
《商訊·公司金融》從國家企業信用系統查詢到,良品鋪子2019年繳納社保的人數分別為1825人。
良品鋪子2019年員工合計10312人,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的數據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2019年,良品鋪子的員工超8成未繳納社保,良品鋪子未能履行保障員工權益的義務。
《商訊·公司金融》就此披露數據,電話咨詢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的年報信息是企業每年自行在公示系統申報的,若對企業申報的信息可向當地工商局進行質疑、舉報。
雖然,不全員繳納社??雌饋硎窃诠澥〕杀?,但給經營管理卻會帶來一些風險?!渡逃?middot;公司金融》在中國裁決文書網,通過搜索“良品鋪子、社會保險”關鍵詞,檢索出多條裁決書顯示,良品鋪子確實存在聘用員工期間未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情況,并給勞動爭議訴訟帶來不利影響。
例如,在劉道珍、盧軍等與湖北良品鋪子食品有限公司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再審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中顯示,良品鋪子員工盧偉于2013年5月31日因工意外死亡。為此,盧偉的父母盧軍、劉道珍與良品鋪子于2013年6月4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政府走馬嶺街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書》約定,良品鋪子公司向劉道珍、盧軍支付45萬元,該款項包括但不限于良品鋪子公司的法定責任、對劉道珍、盧軍的人道撫慰、喪葬開支、差旅、誤工、保險等一切款項。
另外,裁決書中清楚的寫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良品鋪子公司沒有為盧偉繳納社會保險,依法應承擔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法定責任,但調解協議中已就良品鋪子公司的法定責任進行了約定,協議中已經包含了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等法定責任。
又如,在湖北良品鋪子食品有限公司與廖愛琳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再審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中也同樣證實了良品鋪子確實存在在合同有效期內,未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行為。
裁定書顯示,“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廖愛琳于2011年12月15日入職良品鋪子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因其在銷售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操作,嚴重失職,給良品鋪子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該公司于2015年3月2日作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解除了與廖愛琳的勞動關系。良品鋪子公司申請再審認為其系合法解除與廖愛琳的勞動合同,應不支付廖愛琳經濟補償金。
但最終,湖北省高院駁回良品鋪子的申請。并裁定良品鋪子可以解除與廖愛琳之間的勞動合同。根據查證事實,良品鋪子公司確存在未為廖愛琳繳納社會保險及未及時足額支付帶薪年休假工資的情形,廖愛琳被解除勞動合同并不能消除良品鋪子公司違法用工的情形。因良品鋪子存在違法用工的情形,在廖愛琳被解除勞動合同后仍應依法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原判決據此認定良品鋪子向廖愛琳支付經濟補償金26250元并無不當,良品鋪子公司認為其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申請理由不能成立。”
這類違反勞動法的情況,不但增加的運營成本,還會影響公司的品牌聲譽,對此,后續如何改進公司運營管理的水平問題,《商訊·公司金融》函至良品鋪子,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復。
質量問題頻出
民以食為天,食品質量得不到保障,良品就不是“良品”。走高端零食路線的經營策略的良品鋪子,采用的是生產外包的"貼牌+銷售"模式,并沒有自己的工廠,產品質量的監控似乎存在天然短板。雖打著“高端化”的旗號,卻因食品質量頻頻被投訴,甚至遭受處罰。
良品鋪子招股書顯示,2017 年 3 月 21 日,因良品工業委托兩家供應商加工生產的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其下發了(鄂)食藥監食罰[2017]3號《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金額合計64.28萬元。
并且,2016年至今,良品鋪子多次因質量問題多次登上質檢黑榜。
2016年底,四川省成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結果顯示,子公司四川良品鋪子在邛崍臨邛東街店銷售的金針菇(香辣味)不合格。
2017年初,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食品抽檢中發現,子公司湖北良品鋪子分裝的一款原生腰果霉菌超標。同時,也多次登上中消協的質量黑榜。
另外,《商訊·公司金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檢索出良品鋪子的投訴量多達460條。其中不乏食物變質、食物中出現異物、包裝脹氣、已過保質期等質量問題,還有消費者投訴其退款難。2020年以來,對于良品鋪子,消費者投訴在食品中吃出了各種異物。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對象。但從目前看來,良品鋪子在食品安全上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五批)。當中提到,包括良品鋪子內的131款APP存在不同程度的侵害用戶權益行為。通報指出,湖北良品鋪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發的良品鋪子2.13.5版本,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問題。
對此,《商訊·公司金融》就食品質量及“良品鋪子”APP整改情況函至良品鋪子,但截止發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復。
聲明:《每日商業報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