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擬掛牌港交所:玩具生意的新花樣
王路
2020-11-26 20:49:41
今年6月1日兒童節當天,泡泡瑪特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也許是這家潮流玩具公司討的一個“彩頭”。
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以盲盒玩具起家的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擬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
據了解,泡泡瑪特曾于2017年1月26日在新三板掛牌。2014年至2016年,泡泡瑪特曾連續3年虧損,最終在去年4月從新三板摘牌。退市完成前,泡泡瑪特市值為20億元人民幣。
《每日商業報道》注意到,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計劃集資2億-3億美元。而泡泡瑪特能在短時間扭虧為盈,與其潮流玩具受到年輕消費者的熱捧,“爆紅”有關;同時商業模式上泡泡瑪特也緊跟線上潮流。
資料顯示,泡泡瑪特成立于2010年,是一個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綜合運營平臺,目前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主打IP為“Molly”。截至目前,泡泡瑪特在全國63座城市開設線下直營門店140家,擁有近850臺機器人商店。
2020年11月17日,泡泡瑪特成立10周年。10年前,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對公司定位是對標香港“LOG-On”的潮流雜貨商店,銷售商品包括玩具、家居、數碼、零食、飾品、美容美妝、箱包、辦公文具等產品。招股書顯示,王寧總計持有泡泡瑪特56.33%的股份,紅杉中國、正心谷創新資本和華興新經濟基金分別持有4.96%、3.5%和1.98%的股份。
2014年,王寧開始注意到,店內僅Sonny Angel 一款產品在一年內銷量便超過60萬個,銷售額達3000萬元,約占該年總銷售額的30%。王寧因此決定砍掉多余品類,專做潮玩領域,并在2015年引入了盲盒玩法。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了16.83億元。這期間公司的凈利潤也從156萬元增至了4.51億元,兩年時間,凈利潤增近300倍。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增幅分別為225.49%、227.19%;凈利潤增幅分別為6242.96%、353.29%。毛利率亦提升明顯,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
這樣的業績,不能不說是王寧抓住了市場的熱點。而小小的盲盒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讓年輕消費者趨之若鶩?
簡單來說,“盲盒”里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注,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網上有人評論道:“生活就像盲盒,你永遠不知道會抽到哪個”。為了集齊所有款式或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一個款式,年輕人往往會買了拆,拆了買,用未知刺激消費,是這群消費人群所癡迷的。
如今,泡泡瑪特已經形成一套特有的商業模式。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2019年毛利率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自主開發產品的銷售增加,自主開發產品收入,已占到總營收的82.1%。
另外,泡泡瑪特開始在線下大量鋪設機器人商店,同時增加了天貓等線上渠道,新增收入的同時降低了成本。目前,泡泡瑪特全國共有825家機器人商店(無人售貨機),微信小程序泡泡抽盒機收入亦在2019年增至2.71億元。與之相對的是泡泡瑪特線下零售店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從2017年占總收益84%,下降到2019年的48%。此外,收縮了批發商營收比例,減少銷售層級,傾向于自營,來降低成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場規模預期將于2024年達到 763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9.8%。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雙十一”期間,天貓生意參謀數據顯示,泡泡瑪特總銷售額超1.42億元,在天貓大玩具行業排在第一,也是天貓玩具行業第一個進入“雙十一”億元俱樂部的品牌旗艦店。
為了一探盲盒的魅力,《每日商業報道》走訪了位于上海新天地的“泡泡瑪特蒸汽朋克店”。
商店中陳列了各種可愛的IP玩偶,當問及“Molly的一天”這款玩偶時,店員告知,無貨。據店員介紹:“熱門的產品斷貨現象很常見,特別是Molly系列,玩家經常要留意公眾號,看是不是放出新品信息。”
泡泡瑪特將業績快速地扭虧為盈,得益于其IP孵化運營。泡泡瑪特也強調,IP是公司的業務核心。截至目前,泡泡瑪特運營了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已有4個IP產生的累計收入分別超過人民幣1億元,在眾多IP中最有名的還是Molly系列。
在招股書中顯示,泡泡瑪特的自有IP有MOLLY、DIMOO、BOBO&COCO以及YUKI,Molly為人氣最高、也最暢銷的IP。主要獨家IP包括PUCKY、the Monsters等,主要非獨家IP則有米老鼠、Despicable Me、Hello Kitty等。
其中最暢銷、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Molly”這一IP。從2016年起,泡泡瑪特開始與Molly的創作者王信明合作,并開始Molly的大規模商業化。截止至2019年,Molly這一IP的潮流玩具產品產生的收入為4.56億元,在2019年總收入的占比為27.1%。眾多年輕人表示,Molly就是他們第一個入坑的盲盒。
《每日商業報道》發現,在泡泡瑪特的線上銷售,Molly系列也經常斷貨,更別說線下店了。
此外在“閑魚”二手商品交易平臺,Molly也熱度不減,買家和賣家都十分活躍。
泡泡瑪特經營的獨家IP給營收帶來了巨大貢獻。在2017年至2019年的占比分別為3.1%、20.6%和35.4%;而包括Molly、Dimoo等自有IP在過去三年的收入占比則分別為25.9%、41.9%和37.2%。
關于泡泡瑪特上市后發展規劃,招股書稱:“不僅要增強內部的IP發掘、增加現有的自有IP的數量,也要加強不同IP之間合作等。”此外,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今年4月的活動中曾表示,“我們不一定像迪士尼一樣拍那么多電影,但是我們也許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我們會用各自不一樣的方式去孵化IP,去挖掘并把IP進行商業化。”王寧表示希望將泡泡瑪特打造成潮玩界的IP帝國。
聲明:《每日商業報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